《明史研究叢刊》12

明代的強盜案件

判牘中所反映的民間社會治安問題 

戴 順 居


[本書簡介]       [本書章節]      [作者介紹]  

 

  本書簡介

      判牘,是指判決的文書,是暸解一個時代社會治安最直接的史料,然而明代判牘資料彙集成書並流傳於世者不多,大都散列於明人文集中,後世學者往往忽略其重要性。本書即以判牘資料為主,試圖探討明代強盜案件對地方治安的影響,並分析強盜案件的類型及審判過程的諸多面向。

        強盜案件,乃明代政權極度重視的犯罪案件,然基於時勢的變換,以及審判過程中的種種弊端,造成強盜案件的不斷生發;明代盜徒來源廣泛,舉凡流民、逃軍、逃民、逃囚、礦徒、鹽徒、僧盜、流氓、遊民、乞丐等,正可適時的反映強盜案件發生的多元性。判牘資料中,存在著許多仇扳誣陷和強盜窩主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一併在強盜案件的審判中終結,考驗著法司斷案擬罪的能力。法司的素質,是決定強盜案件審判是否公正合理主要因素:衙蠹胥役則是公平審斷與否的外在因素。

 

作者介紹

      作者戴順居,台灣嘉義人,一九七八年出生。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本書為戴君九十三學年度(二○○五年六月)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