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雀裨在植物復育技術上處理放射性銫元素污染土地之初探

The primary experiment of phytoremediation in radioactive Cesium contaminated soil by using seashore paspalum plant


葉元純   吳佳春   郭毓仁
Yuan-Chun Yeh  Chia-Chune Wu  Yu-Jen Kuo


摘要

在許多報告中曾提出利用芥菜類、水稻、豆科、菊科作物在污染的土地上可以吸收污染物質的功效,便是所謂的植物復育。如果在污染的土地上種植這些具植物復育功效的植物,吸收污染物,再將其清除,這樣的方法,比傳統處理方式例如焚化或沖刷土壤要來的經濟許多。如果種植具有植物復育效果的草坪品種,我們收集的海雀稗(seashore paspalum)應該最具潛力,此種草是一種品質良好及極為耐鹽的品種,甚至可以用海水灌溉,也可以使用廢污水及含重金屬的水來灌溉。
本實驗使用不同品種的草坪植物作初期的海水灌溉試驗發現處理人工海水七週後,海雀稗的表現除了在第二週有點黃化外之外,生長狀況比其他草種顯著良好,而且仍持續生長,其結果和不處理鹽份的對照組是一樣的。使用葉綠素計檢測海雀稗在處理0 mM、 0.1 mM及1.0 mM三種濃度的氯化銫(CsCl)發現,海雀稗雖然在四週的氯化銫土壤環境下有些許的生長退化,但是仍可以忍受到1.0mM的氯化銫濃度,這可能和銫取代鉀的部份功能使之繼續維持一定的新陳代謝。反之對照組反而由於沒有礦物元素的加入而生長不好。利用原子分析儀測定乾葉上銫的含量。但不論是那一個濃度的處理下,都沒有偵測出超過50 mg/Kg以上的銫濃度,而鉀在葉子中的濃度相當高但是和銫的處理濃度並無顯著關係存在,這可能是鉀和銫之間產生同一功能位置上競爭的關係,也可能是銫在海雀稗土壤吸收後大部份被貯存在根部而不致使葉部受到毒害,這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關鍵詞:植物復育,海雀稗,氯化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