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術 學 系
李志明教授 研究著作

 


研 究
(一)研究計劃
1.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武術養生教練員之訓練與證照研究」。主持人:李志明(2005-2006)。計劃編號:NSC-94-2413-H-034-001-。
2.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孫祿堂內家拳學的身心教育觀」。主持人:李志明,研究員:郭茂田(2003-2004)。計劃編號:NSC-92-2413-H-034-001-。
3.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中國武術氣功之身體觀」。主持人:李志明(2002-2003)。計劃編號:NSC-91-2413-H-034-003。
4.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表現獲知的相對頻率對國術弓步踢打動作學習的影響」。主持人:李志明,共同主持人:陳重佑(2001-2002)。計劃編號:NSC-90-2413-H-034-006。
5. 體委會專題研究計畫:「運動場管經營管理人員證照制度研究計畫」。主持人:彭淑美,協同主持人:蘇俊賢,研究助理:郭淑鳳、李志明、彭千華(1998-1999)。
6.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題研究計劃:「文化、氣與傳統醫學科際綜合研究計劃」。主持人:李亦園。研究員:李志明等(1997-2000)。子計畫:「內家拳練氣觀念研究」。主持人:李志明(1998-2000)。
7.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亞運武術長拳競賽套路比賽時間分配的灰色資訊關係分析」。主持人:李志明,研究員:唐人屏、陳重佑(1997-1998)。計劃編號:NSC-87-2314-H-034-002。
8. 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專題研究計劃:「國術擂臺競賽制度之研究」。主持人:詹德基、陳嘉遠,研究員:唐人屏、李志明、莊榮仁、莊嘉仁、楊正隆(1995-1996)。計劃編號:8401。

著 作
(一)專書及專書論文
1. 李志明(2003):孫祿堂拳學的身心教育觀。台北:阿含文化有限公司。
2. 李志明(1998):從套路結構之分析論競賽太極拳套路風格的理論與實際。彰化:全民。(獲國科會八十七學年度甲種研究獎勵)
3. 李志明(1996):從孫祿堂的練拳經驗與形意拳的武術哲學論形意拳通達 丹道的理論基礎。彰化:全民。(獲國科會八十五學年度乙種研究獎勵)

(二)期刊論文
1. 王震、邱丕相、李志明(2005):從導引圖與養生功法的流變探研中國健身氣功的本質特徵。體育科學,Vol 25,No. 07,49-52,2005。
2. 黃長福、陳重佑、陳帝佑、劉宇、李志明(2000):不同人體肢段參數之重心動態性誤差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8,pp.305-314。
3. 李志明、樸貴順、陳重佑(1999):中國武術練氣的意義—形神合一與明心見性。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8,pp.183-192。
4. 李志明、林鈺萍、林靜兒、唐人屏、陳重佑(1998):亞運武術長拳套路比賽時間分配的灰色資訊關聯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6,pp.121-128。
5. 陳帝佑、李志明、黃長福、唐人屏、陳重佑(1997):武術騰空飛腳動作助跑階段的生物力學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4,pp.97-108。
6. 李志明(1997):從勁的觀點探討形意拳與內丹術之關係。性與命,七,pp.135-148。
7. 李志明(1997):從太極拳譜論太極拳練氣觀念。國民體育季刊,26,二,pp.63-69。
8. 李志明(1997):從形意拳的創拳哲理探討何以形意拳為格物致知之學。 性與命,五,pp.113-127。
9. 李志明、唐人屏(1996):從武術競賽的演進看影響現今武術競賽技術導向的歷史因素。國立台灣體育學報,8,pp.123-136。
10. 李志明(1995):形意拳與丹道氣功關係研究。國術研究,七,pp.67-76。
11. 李志明、唐人屏、黃連順(1995):高芳先楊氏太極拳攬雀尾研究:與太極拳體用全書之比較。國術研究,8,pp.29-44。

(三)研討會論文
1. 洪巧珍、張蕙麟、李志明(2004):武術養生主題俱樂部之經營內容與教練員訓練。2004年國際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輔仁大學。
2. 洪巧珍、王正忠、李志明(2004):武術養生主題俱樂部可行性研究。2004年產官學運動與休閒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真理大學。
3. 李志明、白以文、洪巧珍(2004):中國武術氣功之身體觀。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3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4. 李志明、莊榮仁、郭茂田(2003):從孫祿堂內家拳學身心教育觀看「倫理與身體思維」。倫理與身體思維學術研討會。中壢:元智大學。
5. 李志明(2002):易筋經的身心教育觀分析。2002上海世界武術博覽會世界武術論文研討會。(獲二等獎)
6. Lee, C. H., Tang, J. P.(2001).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Enlightening by Hsing-I Chuan Education. 6th IOC World Congress on Sport Sciences.(Accepted)
7. 李志明(2001):中國武術之天人合一觀。2001年東方人體文化研討會研習手冊。臺北:臺北體育學院。
8. Lee, C. H.(2001). The meanings of Chi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chi-kung. Program & Abstracts of AIESEP – Taiwan 2001 International Congress(pp.123-124). Taipei:AIESEP – Taiwan 2001 International Congress.
9. Chen, C.Y., Lee, C.H., Lin, Y.P., Tang, R. P.(2001). Biomechanical aspects of the basic spear techniques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 XVIIIth Congress in Switzerland.
10. Lee, C.M., Bair, Y.W., Tang, J.P., Lin, Y.P.(2000):The creating meaning of Hsing-I Chuan and investigating things to gain the greatest knowledg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port Science for students.
11. 李志明(2000):內家拳練氣觀念研究。氣的文化研究:文化、氣與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中央研究院。
12. Lee, C.H., Chen, C.T., Tang, R. P., Lin, Y.P.(1999).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each section in routine through grey relational grade in the playing time-distribution and scores for Asian Games’ Wushu-Chang-Quan. In R. H. Sanders & B. J. Gibson (Eds.), Scientific proceedings of the XVI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pp.97-100). Perth, Australia: Edith Cowan University.
13. Chen, C.Y., Lee, C.M., Huang, C.F., Lin, Y.P.(1998):The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traight and Flexural Leg Swings of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Jumping-Front-Kick. In II.J. Riehle & M.M. Vieten(Eds.)The Proceedings(II)of XV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pp.74-77). Konstanz, Germany:University of Konstanz .
14. Lee, C.M., Tang, J.P., Chen, C.Y.(1998):The Meanings of Chi-Training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 Body-Mind as One and Enlightening Mind to Reach The Nature。Program & Abstracts of AIESEP – ADELPHI’98 World Sport Science Congress(p.35). New York:1998 World Sport Science Congress.
15. Lee, C.M., Bair, Y.W., Tang, J.P., Lin, Y.P.(1998):Chinese Chi-Kung and western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Comparison, Combination and Application。Program & Abstracts of AIESEP – ADELPHI’98 World Sport Science Congress(p.23). New York:1998 World Sport Science Congress.
16. Chen, C.Y., Huang, C.F., Lee, C.M., Liu, Y., Lin, Y.P.(1998):The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Jumping-Front-Kicks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Program & Abstracts of AIESEP – ADELPHI’98 World Sport Science Congress(p.28). New York:1998 World Sport Science Congress.
17. 陳重佑、李志明、黃長福、劉宇、唐人屏、陳帝佑(1998):直擺式與屈伸式武術騰空飛腳的生物力學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7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集刊。pp.497-510。
18. 李志明、唐人屏、林靜兒、陳重佑(1998):從套路結構之分析探討競賽太極拳套路風格之訓練實務。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7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集刊。pp.613-621。
19. 李志明、唐人屏、陳重佑(1998):競賽太極拳套路結構分析。1998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大會手冊(p.14)。臺北:1998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大會。
20. Chih-Ming Lee, C-Y Chen(1998):The Appliance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al Style of Dividing Students into Groups through Mixing Different Abilities Students。The Conference Handbook of Asian Conference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p.111).Taipei:Asian Conference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1. Chen, T.Y., Tang, J.P., Lee, C.M., Huang, C.F., Chen, C.Y.(1997):A Kinematic Analysis of Approach of the Wu-Shu Jump-Slap-Kick. The Conference Handbook 1997 Combined Congress of APOSSM & WPOA, KOSM Annual Congress of Sports Medicine Association(p.169). Taipei:1997 Combined Congress of APOSSM & WPOA, KOSM Annual Congress of Sports Medicine Association.
22. 李志明、唐人屏、陳重佑(1997):從競技武術競賽規則論競技武術應有的傳統武學基礎。1997世界精武武術研討會。
23. 李志明(1996):從形意拳的拳理論內家拳練氣的觀念。(第二十七屆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
24. 李志明、黃連順(1995):太極拳練氣觀念探討:以形意拳的觀念來印證。第二屆世界太極拳修練大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61-167。

 

 


 
 

 

                                                             李志明 Lee, Chih-Ming
        中國文化大學 國術學系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地    址:  臺北市(111)中國文化大學 郵政1-87號信箱

 

        電    話:(02)2861-3784
                       (02)2861-0511 43411,43451
        傳    真:(02)2861-7084

 
       E-Mail : lee_sir@faculty.pccu.edu.tw